■分析
  據新華社電 長期以來,霧霾從何而來,眾說紛紜。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源解析工作難度極大,採樣範圍的大小、研究時間的長短都可能影響其精確性。
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說,一份具有參考價值的源報告必須基於常規性、持續性的監測數據和解析,但目前國內真正能做到每日採樣分析的城市寥寥無幾。柴發合說,按要求,每天都要採樣,再進行分析,最後再進行數據處理,才能科學確定來源,但是我們現在往往都是典型時段採樣,導致分析結果可能偏差,污染源的判斷也不夠準確。
  我國很多地方的空氣都出現了“霾症”,但病竈各不相同,沒有一份基於本地情況的、清晰的霧霾“源報告”,就好像治病找不到病因,對症下藥無從談起。
  按照目前公認的說法,工業污染、燃煤排放、汽車尾氣、道路揚塵乃至做飯的油煙、街頭的燒烤,都是PM2.5飆升、霧霾頻發的元凶,可究竟哪一個是“主要矛盾”,卻有著諸多截然不同的說法。
  為了防範由於污染源頭不清造成的認識混亂以及治理資源浪費,環保部已開始部署污染源解析工作,並且有步驟推進。
  根據環保部的要求,全國各直轄市、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今年要儘快啟動源解析研究,北京市、天津市和石家莊市要在今年上半年前提交初步研究成果,其他地方也要在今年年底前提交源解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。  (原標題:各地“霧霾源”不盡相同 環保部部署“源解析”工作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l64sloqu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